科学技术处
 首页 | 科技首页 | 部门概况 | 科研政策 | 科研项目 | 科研平台 | 人才团队 | 成果专利 | 学术交流 | 下载专区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科技首页>>信息栏目导航>>科技简报>>正文
科技简报2014第1期(总第25期)
2014-09-19 14:59   科技处   (点击: )

科技简报
Science & Technology Briefing No.1(Total No.25),Dec. 2014
编者按: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为迎接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准备工作,现将近期有关科技方面情况简报如下:
目 录
1、中科院院士许智宏来我校考察指导
2、阎晓辉书记、莫 超副校长视察“2014兰州科技成果交易周”我校展台
3、我校20项科研成果获2014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
4、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副所长马耀明研究员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5、我校科研项目申报目前已获得54项各级各类批准立项
主 办:兰州城市学院科技处
编 辑:高天鹏 刘子江 王恩涌 田云霞 张晓冬 孙海丽 李汶瀚
责任编辑:王恩涌 张晓冬
联系方式:7603249,7601256(Fax),E-mail: 595262628@qq.com
1、中科院院士许智宏来我校考察指导
8月31日上午,原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种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信号转导与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主任刘春明一行在兰州大学副校长安黎哲的陪同下,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校领导王汝锋、刘举科、梁延堂、王基、姜秋霞、莫 超等出席汇报会。
校长王汝锋致欢迎词,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举科汇报了学校基本情况。
许智宏就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研究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说,要继续保持学校现有的学科专业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教育是特殊的产业,既要培育人,又要受市场经济规律制约,学校要结合市场需求来发展专业,培养人才。在培育新型学科专业时,要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特长,从“人”的角度来考虑新型学科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在生源、师资等方面提供好保障。他在谈到学校现代汉语方言、社区体育管理两个重点学科建设时认为,语言的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要加大对方言以及以方言为载体的戏曲等文化艺术的研究;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要求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体育素质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要不断提高大学生体育素质和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他认为,学校城市建设专业要结合甘肃生态实际和生态发展政策,努力寻求合作研究,利用已有学科专业优势,培养具备生态理念人才,为甘肃城市化和生态建设作出贡献;旅游管理专业要将旅游资源中的自然和人文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能够真正将旅游资源丰富的内涵呈现给游客,并将理解、欣赏和敬畏自然等理念传播到游客当中。他说,生态城市研究要紧抓国家生态安全综合创新示范区的国家层面战略机遇,结合甘南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恢复与保护、祁连山冰川和生态系统保护以及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规划,开展相应的研究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生态城市绿皮书在国家层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要分别考虑到内陆城市和海岸带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进行分类指导。他希望,学校广大教师要认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学生教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准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还向学校寄语:“教书育人,以人为本”。
(科技处编辑)
2、阎晓辉书记、莫 超副校长视察“2014兰州科技成果交易周”我校展台
2014年5月20日,我校科技处携我校多项师生科技成果参加“2014兰州科技成果交易周”展示交易活动。
校党委书记阎晓辉,副校长莫超教授参加了开幕式。两位领导在参观展示交易科技成果的同时,特别对我校展台进行了详细的视察和指导,对我校以后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科技处处长高天鹏教授、校教授委副主任王恩涌教授等陪同视察。
“2014兰州科技成果交易周”在兰州交通大学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交易周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由市政府主办、市科技局承办,是继北京科博会、长沙科交会、深圳高交会之后我国又一高规格的科技成果交易盛会。46个高校院所、118家企业携2161个电子信息、生物和新材料领域等顶尖技术项目参会,其中视频动漫展示项目15项,布展400余块,展出项目600余项。俞建宁、巨有谦、苗世新、杨学宁、蒙自福、张淑菊、戈银生和陈卫东等领导出席,省内外高校、院所、企业代表和前来参观的普通市民千余人参加了开幕式。为期5天的时间里,3000多平方米的展馆中,参观者可以看到科技发展成就展、成果产业化展、专利技术展、文化与科技融合展和高校科研院所展5场展出,展示了我市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深圳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北京科技协作咨询服务中心、中科院兰州分院、南京绿色科技研究院等机构、院所,以及中兴通讯等企业,将在新材料研讨会、文化科技融合研讨会、信息技术研讨会和科技金融创新融合发展研讨会等4个高峰论坛上展开互动交流。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维民,以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田东平、深圳大学李凤亮副校长等4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相关活动。
(1)我校科技工作简介
兰州城市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普通全日制本科大学,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兰州师专和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于上世纪40年代创办的培黎石油学校。学校现占地面积760亩,有三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40.9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11697.88万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89.99万册,电子图书53万册,中外文学术期刊2960种。学校现有教职工1151人,有教授87人、副教授254人,博士、硕士579人。学校现设14个二级学院,有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等23个研究院(所),各类本科专业41个,全日制在校学生14358人,专业设置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有物理、化学及化工、计算机、体育、教育技术、焊接工艺、数控、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等综合实验室及实训中心119个。并设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甘肃基地、“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非学历培训甘肃站、甘肃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甘肃省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甘肃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甘肃省第21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省级培训机构。先后获得了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典型单位、甘肃省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按照“突出服务城市功能,优化教师教育结构,强化应用技能培养”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优化学科结构,适时调整专业设置,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推进教育教学创新,经过坚持不懈地建设,学校已成为一所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师教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成为甘肃省城镇化人才、基础教育师资和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在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兰州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兰州城市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以城市主题特色学科争优势,以创新促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主战场,以产学研合作作为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积极探索学校加强产学研合作的途径与机制,努力提高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
1)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情况
2006年以来,兰州城市学院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含西部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含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马克思主义专项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甘肃省科技厅项目(含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软科学研究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民委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扶持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项目、教育厅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十二五”规划项目、甘肃省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兰州市科技局项目、兰州市社科规划项目、政协兰州市委员会重大课题、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额济纳旗文物管理所合作项目、皋兰县、永登县工信委委托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约364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1165万元。
2)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2006年以来,累计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370篇,其中SCI 57篇、EI 25篇、ISTP 15篇、CSCD 125篇、CSSCI 176篇, 出版专著40部,主编教材109部。
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项共计3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6项;获得地厅级科研成果奖项共计5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2项。
我校通过科研成果鉴定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科研成果12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
取得发明专利2项,还有1项正在申报受理中。另有合作发明专利15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2项,外观设计3项,另有3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请受理中。
在社会科学方面,王恩涌教授主笔撰写的《加快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研究报告》已被市政协列为决议案供政府决策,该报告被省、市领导亲笔批示建议“十二五”规划采纳,同时也被各媒体广泛采访报道。该研究成果获得了2010省高校社科成果奖。
在自然科学方面,李生英教授主持的《新型共轭聚合物光催化材料的研制及应用》和高天鹏教授的发明专利《一种鲑鳟鱼废弃物提取活性胶原肽的方法》已经实现了成果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参展成果
除以上成果外,其它教师,如姬五胜教授的“RFID生猪屠宰实时监控系统V1.0”和“微波电路三维集成辅助设计软件V1.0”、 曹秀鸽副教授的“四轮站姿电动代步车”、王玲讲师的“便携手推式垃圾清扫车”和“环保防风压缩式卫生箱”、 陈 奎副教授的“复合透明硬涂层的制备”、陈 洁实验师的“利用土豆淀粉废水发酵普鲁兰多糖”等,
我校有7项学生的科研成果也参加了交易展。分别是学生张泉斌的“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源权限智能管理系统”、 学生丁世勇的“智能看门狗机器人”、学生许文超的“智能快速冷热杯”、 学生梁宏斌的“出芽短梗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工艺研究”、学生冉飞天的“利用B-Z振荡体系快速检测饲料中的甲硝唑”、学生杨万睿的“有机/无机杂化MCM-41介孔材料的微波合成”、学生张成基、温小静的“基于自聚焦透镜的微型成像系统”等。
(培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团委供稿,科技处编辑)
3、我校20项科研成果获“2014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
经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我校获得17项2014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奖和3项科技进步奖。
(1)2014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奖
1)一等奖:
“体育课程文化背景下的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党玮玺罗 睿 余志琪 欧阳林 姜继权 张学忠(西北师大)李申(省职工体育运动学校)夏小慧 郑慧芳 王芳媛 王晋明。
2)二等奖:
“道德与选择——当代大学生性道德问题研究”,哈玉红;
“《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张海钟,赵文进(北方民族大学)安桂花(河西学院) 姜永志(内蒙古民族大学) 张小龙(甘肃民乐一中) 张鹏英(甘肃武山一中) 胡志军(甘肃环球星丝路文化传媒公司) 王 欢 (河西学院)段宝军(河西学院)张万里(甘肃女子监狱);
“甘肃省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研究”, 郑慧芳,郭秀文(西北师大) 杨建文(兰州理工) 皋 强(西北师大) 王芳媛 党玮玺 夏小慧李小唐(兰州理工大) 刘 军 牛海英 崔 明;
“遗传和训练因素对有氧耐力的影响研究”, 夏小慧,王芳媛 孙 辉 杨建文(兰州理工大) 张一英 郑慧芳 党玮玺 胡 扬(北京体育大);
“《清代甘肃进士研究》”,陈尚敏;
“《兰州生态水系研究报告》”,钱国权 王恩涌 刘有录(兰州交大) 汪晓文(省循环经济研究会) 谢晓玲(兰州交大)陆 洋 汪永臻 郭睿 李恒吉(中科院兰州分院) 王玉霞 刘 涛 王 鹏 谢树莹 赵 博(兰州大学) 于世豹(兰州交大)。
3)三等奖:
“《篮球裁判知识与技巧》”,罗睿 李 申(省职工体育运动学校);
“《现代体育文化理论及发展研究》”,贾国有杨春梅(西南交通大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师课程取向及教学实践研究”,毛耀忠张 锐 陈 婷;
“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刘锦 萧 昱 李 霞 郭 洁 王汇涓;
“明代少数民族文教政策研究”,刘淑红;
“甘肃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王萍;赵建新(兰大)胡学文 王文霞 张瀚玉 侴佳琪 王博 田云霞;
“地名与本土文化研究”,白晓霞侯桂秀(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张建军 翟存明(西北师范大学) 陈立正 王忠禄;
“民族宗教学视野下民族和宗教问题研究”,马志丽丁耀全 哈玉红 海存福 马歆星 答小群(西北民族大);
“甘肃省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寇凤梅刘 云 李莹华 李佳凝 常精彩(西北师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杨建毅陈维荣,姚爱琴,郑茹月。
(2)2014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
1)一等奖
“荒漠植物适应极端环境的生理生态学机制”,高天鹏方向文(兰大) 晋 玲(省中医学院) 赵志刚(兰大) 徐当会(兰大) 常国华 张 鸣 李 雪 朱田田(省中医学院) 王 艳(省中医学院) 陈映全(省中医学院)。
2)二等奖
“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环境污染物分析增敏及生物活性分子间作用机制研究”, 饶红红 薛中华(西北师大) 杜新贞(西北师大) 霍彩霞 刘玲玲 张东霞(西北师大) 薛林科(西北师大)。
3)三等奖
“定量分析化学实验的智能化管理应用研究”, 张海瑞 张国福 崔剑波 赵国虎 祁建宏 林小小 张军红 武俊成。
(科技处编辑)
4、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副所长马耀明研究员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2014年9月5日下午3点。我校邀请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马耀明研究员在第一学术报告厅为大家作了题为“青藏高原及西北干旱区复杂地表能量与水循环研究”学术报告。
副校长刘举科教授在会前会见了马研究员。
教授委员会、科技处、信息工程学院、化环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有关领导,有关地理和环境专业的师生2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马研究员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大气边界层及卫星遥感应用。他还兼任中科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站长、中国气象学会高原气象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变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马研究员曾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973"项目课题以及中科院等部委委托项目多项,同时是重大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全球能量水循环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GAME-Tibet)和 "全球协调加强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的中方总协调人之一。2006年获气象科学和技术杰出青年奖,200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科技处 教授委员会 化环院 城经院 信工院)
5、我校科研项目申报目前已获得54项各级各类批准立项
据最新统计,我校今年申报的自然和社会科学项目获得各方面批准立项: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立项的有:“石羊河流域金川矿区本土植物及其根际耐受菌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生理机制及分子基础”,高天鹏 常国华 台喜生 张 庆 陈映全 张 鸣 李 雪 孙海丽 石晓妮 路桃香;“CaSiO3液体高压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刘子江祁建宏 郭中华 赵 磊 陶 磊 马云云;“高电荷态Arq+、Xeq+离子辐射HOPG、Si表面形成表面纳米结构过程的理论研究”,张正荣 陈 奎 陈建宏魏秀芳 晏丽琴 李慧芳 马玉龙 马 驰。
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立项的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地区的双语教育问题研究”,刘淑红 张学强 许可峰 陶剑灵 吴 静 郭 琼。
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立项的有:“西北少数民族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以东乡族为例”,王 怡马歆星 柳 萍 朱 玲 赵立琼 陈丽丽耿文娟 张 娟。
获得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领域课题立项的有:“Ⅱ型糖尿病人运动干预敏感性分子标记研究”,夏小慧 张滕国 孔小燕 王芳媛 欧阳林 余志琪张一英 郑慧芳 党玮玺 潘红霞 郭艳峰 寇明刚。
获得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立项的有:“金川镍铜矿区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估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高天鹏 常国华 束文圣 台喜生 陈宏彬张 庆 岳 斌 李 雪 石晓妮 陈志勇。
获得甘肃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立项的有:“高锰钢材料绿色高效加工工艺及其应用研究”,安虎平 王锐锋 陈德道 杨天兴 张志梅 王 玲 柴昌盛孙 刚;“具有混砂与配液功能的混配车方案可行性研究”,范新强 肖立新 朱月珍 胡玉霞 王伯秋 刘善春;“碳基薄膜纳米结构演变与超润滑相关性”,刘广桥 董丽梅 王国伟王振禄 吴明永 叶稚菁。
获得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立项的有:“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改革与裁判员培养模式研究”,罗 睿 李 申 张 平 孙 辉 胡彦龙陈 翔。
获得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的有:“体教结合下的甘肃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研究”,陈玉霞;“通备武学传承创新与推广路径研究”,张飞鹏张飞虎 聂 晶 张含亮 冯 艳 王宗兵;“现代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与发展趋势研究”,贾国有 欧阳林 黄淑萍 傅 晓 孙 辉 高照保;“兰州市盲聋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研究”,夏小慧欧阳林 王芳媛 张一英 潘红霞;“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所在地小城镇居民健身研究”,张慧芳 姜继权 刘 恭 马 昕 张维庆 李 宁。
获得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立项的有:“城市化进程中兰州市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孙凤茹 寇凤梅 李莹华 尚雪英 刘 云 王翠云。
获得教育厅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改课题一般项目立项的有:“真实语言数据驱动的英语教学实践研究”,刘晓霞;“甘肃省新建本科院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实施方案及效果评价研究”,郝玉荣。
获得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立项的有:“拨指轮式马铃薯挖掘机薯土分离机理研究”, 李辉 吴建民 黄晓鹏 孙 伟 刘鹏霞 董丽梅 李 龙;“微课程资源在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高海燕杨 斌 王怀武 崔向平 吴艳文 郭贤民 赵爱华 李醒岚;“陇中黄土高原近5万年以来的古植被及古气候重建”,仵慧宁权红梅 张彩霞 徐 洁 赵海阔 崔 岳;“城市新移民子女的社会融入、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实证研究”,安容瑾 刘锦涛 王小卫 王晓丽 刘淑红 丛爱玲 王 华;“现代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与发展趋势研究”, 贾国有 欧阳林 罗 睿 黄淑萍 高照保 白 轶 吴芳琴;“大学生艺术素养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邓江 焦丽霞 张晋伟 张海鹏 宋 健 冉前林;“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虚词研究”, 冯 玉达正岳 张洪滨 朱晓蓓 孙占宇;“永靖傩舞习俗地域性流变与多元性保护研究”,李晓梅 雷岩岭 缐仲珊 齐洪洲 张彦丽 蒋艳丽 闫新艳;“甘肃省高校大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及预防对策研究”,张洪滨 施 烜 张晓刚 马晓云 陈 翔 李广英 陈智军 张社平 王润平;“多股磨料组合射流喷嘴钻孔效能研究”,岳桂杰同长虹 徐宏彤 保承军 谷 莉 魏 伟 于国红;“中国社会老乡心理效应与社会管理创新”,张海钟 李红霞 刘锦涛 王 华 姜永志胡志军 张万里;“基于语音语料库的甘肃省英语学习者语音语调模式研究”,李晓梅 李国访 王小兵 赵粉琴 贾 慧 孙晓芸 袁 憬。
获得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一般项目立项的有:“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研究——以兰州市为例”,甄晓英杨建毅 李具恒 张晓冬 高丽萍;“计算机专业软件类课程整合研究”,祁建宏 朱小军 郭 媛 任志国 张志斌;“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及学习模式研究”,冯婕 郭 丽 张 娟 魏邦龙 韩晓红;“基于MOOCS平台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郏伯荣 张 明李秦渝 屈宜丽 孙传庆;“西北回族民间女子教育研究”,高 青 海存福;“兰州方言对大学生英语发音影响及对策研究”,马 燕 李永霞 李晓梅 杨 梅 陈雪雪;“合作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倪娜 江 燕 何 瑛 胡 杨;“甘肃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张洪滨 冯 玉 翟 云 陆文泽 李 珺 李汶翰 王 鹍 雷岩玲 米文佐;“基于教育生态系统原理的西北地区中小学英语教育与高等英语教育关系研究——以甘肃省为例”,姜秋霞武和平 权晓辉 崇兴甲 郭贤民 贾 慧 高悦丹 裴娅妮;“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侯琰婕 丁 颖 杨 棪 闫顺玲 任雪菲 余岩波;“中国古典舞精品课程研究”,杨燕 艾 鹏 刘 慧 邢莉莉 刘婉婉 田健民;“基于校企合作的油气储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杨 斌 张羽翀 贾如磊 李 鲤 吕 刚 金 伟 田 园 张涛;“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孙晓芸 王小兵 曾丽馨 贾 慧 李晨歌 李晓梅 马 琳;“甘肃地区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结构方程建模研究”,白 梅崇兴甲 何立国 焦晓霞 马 月;“甘肃本土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闫 莉 闫英琪 盛 键 苏繁昌 王海辰 刘雁堃;“新时期高等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策略探索与实践”,李晓梅米文佐 蒋艳丽 李韶华;“甘肃省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定位与课程模式研究”,李 艳 陈雪雪 杨 梅 魏强华 刘 琳 赵粉琴;
获得兰州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立项的有:“兰州市保险行业竞争力分析”,祁恒珺 王 杉 刘慧 冉秋霞 徐娟秀;“兰州农民持续增收的困境与出路研究”,汪永臻李具恒 李清凌 滕海峰 马子力 甄晓英 张 敏 杨惠君;“兰州市城关黄河大桥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及其治理的研究”,陈翔 施晓芬 康映山 王 露 孙 洁 刘 娇 郭 都 曹永勇;“兰州农民持续增收的困境与出路研究——兰州百合产业龙头企业理性培育研究”,孙凤茹寇凤梅 李莹华 王翠云刘 云;“云平台下兰州市职业教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体系建构及提升策略研究”,刘雁堃 闫英琪 史力鹏 刘淑红 张倪俊。
获得兰州市安宁区委社科应用项目立项的有:“安宁区归侨侨眷创办企业及侨资企业与沿海地区侨资企业发展机制比较研究”,王恩涌。
(科技处编辑)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C) 2005-2010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931-5108384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兰州城市学院科学技术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464470532@qq.com